|
騎在一條軌道上輸送物料的坡地運輸機械。1965年日本邁克(〤イキ)公司首先研制成單軌運輸車(農田單軌鐵道搬運車)用于坡地果園運輸。其后,生產廠家漸多,以愛利他(ユルタ)公司產量最多。到80年代初,日本經驗定合格的機型達70多種,擁有量達7萬余臺,已成為坡地果園廣泛使用的運輸機械。主要用于丘陵山區坡度45°以下的無路或狹窄地段,人力搬運困難,運量比較集中的果園里。 騎在一條軌道上輸送物料的坡地運輸機械。1965年日本邁克(〤イキ)公司首先研制成單軌運輸車(農田單軌鐵道搬運車)用于坡地果園運輸。其后,生產廠家漸多,以愛利他(ユルタ)公司產量最多。到80年代初,日本經驗定合格的機型達70多種,擁有量達7萬余臺,已成為坡地果園廣泛使用的運輸機械。主要用于丘陵山區坡度45°以下的無路或狹窄地段,人力搬運困難,運量比較集中的果園里。與其它運輸機械配合使用,可運輸果品、肥料、農藥以及林區搬運木材等物品。其載運量:多數為150~200千克;少數大型的為350~600千克。 單軌運輸車主要由牽引機、拖車(車箱)和單條軌道組成。 牽引機其動力大多數是二沖程單缸風冷汽油機,功率在2.2~3.68千瓦之間。牽引機的驅動輪有齒輪式、柱狀突起輪式和橡膠輪式,前兩種應用較普遍。發動機的動力經離合器、三角膠帶、變速箱傳遞到驅動輪。 為確保運行安全可靠,大多數牽引機均備有三種制動裝置。①下坡制動器。為杠桿式內張離心制動器。其制動力隨運行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當牽引機下坡運行速度過快,超過規定速度(一般0.6~0.74米/秒)時,制動蹄推向并緊壓安裝在里面軸上的制動鼓,制動器即起作用,使機組減速,恢復正常運行速度。②行車制動器。多數采用內張式,并與牽引機上的起動、制動杠桿聯動。若使牽引機在軌道的終端或預定地點停車時,則在停車點前的導軌支架上安裝水平擋桿。當牽引機到達此處時,制動桿碰到擋桿,通過凸輪使制動蹄緊壓制動鼓,使機組停車,調整制動蹄與制動鼓的間隙,可改變制動作用時間。③緊急制動裝置。為內張式自動離心制動器,是利用旋轉件離心力自動控制操作桿的內張制動。機組運行中,若下坡制動器或其它機構失靈時,下坡速度超過正常速度的1.3~2倍時,緊急制動器內部旋轉件產生的離心力使制動爪碰到機架的臂(或稱擋鐵)上。隨之發生制動作用,自動地把驅動輪緊緊鎖在導軌上,使機組在1~1.5米內停車。緊急制動裝置多是獨立結構,但也有兼作停車制動器的。緊急制動裝置平時并不發生作用,而是一種確保安全的裝置。為此,其動作部件均備有防振、防水措施。 單軌運輸車結構 運輸車廂常用鋼管和板材制成,長1~2米,寬0.48~0.68米。車廂下部裝有兩組滾輪,上、下滾輪夾住導軌運行,運輸車廂通過牽引桿與保險鏈和牽引機聯接。上、下滾輪組對導軌工作面的夾持力及其支架的剛性可保證運輸車的穩定性。滾輪對導軌的夾緊力大小可由彈簧壓緊機構調節。 導軌機組運行的通道,一般用50×50毫米方形薄壁鋼管。當載重量大,支柱間距長時,采用60×60毫米方管。在導軌的上面或下面焊有沖壓成型的齒條或沖圓孔穴。牽引機的驅動輪是齒形滾輪或柱狀突起輪,它與導軌上的齒條或圓孔穴嚙合運行,不會打滑,爬坡能力大。為了減輕導軌工作面齒條或圓孔的磨損,牽引機上備有自動注油裝置,運行時向導軌面上滴油。為了消除導軌上的障礙物,通常在牽引機頭前面裝有排障板。 導軌用打入地下的鍍鋅鋼管支柱支撐著,離地高度約0.25~0.6米。導軌的最小彎曲半徑在垂直面內為3米,在水平面內為3.6米。支柱間距為1~2.5米。支柱上端以專用鐵卡子及螺栓將導軌固定。導軌每節長6米,采用聯接卡連接,通常以150米左右運距較多,也有長達數百米至上千米,也可在集中點架設數條運輸線以提高運輸效率。 單軌運輸車普遍向著輕便、節能、高效方向發展。發動機動力傳遞方式逐步采用齒輪系傳動,采用錐齒輪改變發動機安裝方向,使機體小型化。驅動輪逐漸用雙輪驅動方式,以提高乘載爬坡能力。由無乘座型運輸向乘座型運輸發展。電子遙控技術也將被應用到單軌車上。 上一篇單軌運輸車的日常養護下一篇單軌運輸車的作用與優勢 |